• 8716阅读
  • 0回复

[义乌城事]今日义乌丨人物:义乌好人刘世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31
奖学金
1298
威望
14615
申请查看图片 微信分享到朋友圈 图酷模式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腔主  发表于: 2024-02-05 , 来自: 浙江省金华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义乌十八腔,更多精彩评论请登录后查看。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关闭
他拥有传统美德,接受能力强,学一行,专一行。 他具有经商天赋,待人真诚。他站在充满人性和传统道德的至高点上,贡献给世界的,是爱和温暖;奉献给他人的,是勇敢、坚强;他与新中国同龄,他与国家一同走向未来。

他智斗劫机犯;能积财,善聚财;以慈善公益为乐 。

他是刘世玉。

刘世玉从小听着英雄的故事长大,他崇拜英雄,渴望当英雄

1996年3月10日,他智斗劫机犯,取得完美胜利,是“路见不平,刚正勇为”的英雄壮举:刚正:体现了义乌人民性强悍,正直不阿,义利相通的品性。勇为:体现了义乌人为创大业,尚武勇为,闯荡天下,履险求新,敢为人先的精神。

“容人,容事”的眼光和胸怀。包容:体现了义乌人兼容而不排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和开放意识。

都说找保姆比找对象还难,听听刘世玉夫人朱秀芳怎么说。

你诚心待人,与人相处就不难。平时总是听人抱怨说,找个好保姆比找对象还难。可在义乌稠城街道孝子祠社区的朱秀芳看来:只要诚心待人,其实也不难。

2004年,朱秀芳通过义乌劳务市场的中介,找了一个衢州保姆,一直干到现在,关系很融洽,从来没有红过一次脸,说过一次重话。

说起这个雇主,保姆余雅珠也是满肚子的感谢:“我太幸运了,从农村第一次出来找活干,就遇到了好东家,把我视为一家人。”

从老家来义乌打工,刚来那会儿,什么都不懂,最早去一个温州老板家当保姆,干了不到一年就做不下去了。老板娘看得很牢,活干完了也不让我出门,做事情也挑三拣四,总是不满意,我做得很不开心。

第二年,我就找到了现在这个东家。他们的儿女都在上海工作,家里只有夫妻俩和一个90岁的老奶奶需要照顾。我要干的活儿不多:就是一日三餐,照顾好老人的饮食起居顺带打扫一楼的卫生。

朱大姐人特别好,衣服不用我洗,二楼的卫生也自己打扫。饭烧好,总是让我跟他们同桌吃饭,还带我一起到边上的宾王广场跳舞健身。平时,我看电视或有事外出,都很自由大姐从不管束,还鼓励我多出门走走,甚至带我一起到外面吃饭。

东家还特别信任我,买菜之类的零花钱都放在抽屉,任我自取,还常问我钱够不够从来不需要报账。工资也是每年都给我加一点,最早时450元一个月,现在已经涨到6000多了。逢年过节,还总会塞给我一个红包,买些水果、年货等让我带回去。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我们夫妻出来打工后,把读小学的儿子留在老家。平时我特别想他,但又不好意思老是回去。东家主动提出随时欢迎孩子过来。所以,每年寒暑假,我儿子吃住也在这里,东家对他很好,还总说要是缺钱,他们愿意出钱供他读大学。后来我儿子也在义乌工作,平时经常过来吃饭。我老公在金华建筑工地打工,下雨天或放假时,也来吃住。东家都很客气,对我们像家人一样看待

2006年,老家造新房,东家知道我们有难处后,又借了1万元,从没催我还。上个月我身体不好,回老家休养了半个月。我提出来扣除一半工资,但东家还是给了足月工资,还嘱咐我多休息。这么好的东家,我肯定要尽心尽力。

2010年,老奶奶去世了。当时我就想着这回肯定要丢饭碗了。家里只剩朱大姐夫妇平常他们也不用我照顾,一日三餐也简单,没什么活可干了。可他们说,只要我愿意在这里干,可以一直干下去,工资只多不会少。

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现在活儿比以前更轻松了,还没老家的家务多,可是照领这么多钱。一起做保姆的小姐妹们都很美慕我遇到一个好东家,看着我从黑黑瘦瘦变成了白白胖胖,都得减肥了。

爱的回应

朱秀芳:感谢她的悉心照顾

“我们要感谢她,特别是她悉心照顾我婆婆,让老人家过得舒坦。”朱秀芳说,当初要找保姆主要是因为婆婆身体不好,常年卧床,生活也不能自理。“她很负责,也不怕脏,每天给老人清洗擦身,让老人减少了许多痛楚。”

回想最初见到余雅珠时,朱秀芳夫妇心里也并不满意,“穿得挺土,也不是很清爽。我们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想着农村来的应该牢靠一点,没那么多歪心思。”因为生活习惯差异,起初也有很多地方有疙瘩,“菜烧得一般,而且偏咸打扫卫生也不够细致,问题还蛮多的。”

可朱秀芳夫妇没有出言指责:“我们也理解重在引导,比如带她去饭店吃饭,跟她说说哪些菜可以照着做,如何搭配等,慢慢就磨合了。”朱秀芳说,余雅珠很淳朴,买菜、买水果还为我们省钱,拼命砍价,“像买苹果,两种价格,她会挑便宜的,我要让她买贵的,她还心疼。”几次下来,夫妇俩觉得这个保姆本质不错,“我们经常外出旅游有个人顾家也放心,从没发生过任何不愉快的事儿。”

这么多年相处下来,东家和保姆已建立深厚感情。朱秀芳夫妇说:“只要将心比心,不要低看她,你对她好,她自然会尽责。老是挑剔盯着她怕她偷懒,反而会产生隔阂。”夫妻俩跟余雅珠约定,“等我们老得走不动了,希望你还能继续照顾我们”

回报故乡的感恩的心。慈善为怀、心忧天下的气量。

刘世玉既是理财大师,可是他又将钱财视为身外之物。每当有地方受灾,老少边穷地区学生上不起学,他就会慷慨捐款。

他2012年参加义乌爱心公社,任荣誉会长,现在年过七十,还是荣誉会长。

 在汶川地震之后,义乌市政协常委刘世玉再度提出:中国应建立国家统一应急救灾物资信息平台。

  在这份题为《关于设立“中国应急救灾物资信息中心”的建议》中,刘世玉提出,应在国内统筹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网络平台,收集全国各地救灾物资的信息、产品目录,建立以生产同类产品厂家为主的搜索网。

 2008年,由于灾区急需救灾物资,商务部曾急电“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集团”,求购救灾工具如铁锹、铁镐、撬棍、帐篷、照明用具等。

  更重要的是,通过义乌小商品市场为地震灾区采购救灾物资提供了大量信息,当时有媒体称之为“汶川地震救灾物资信息中心及供应基地”。

  刘世玉从中获得启发,认为自然灾害爆发日趋频繁的背景下,应完善应急体制,建立统一信息平台,促进信息流通,以保障物资迅速到达。

  但他认为仅仅靠义乌等地的市场难以满足应急救灾所需要的物资供应,为此尽快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应急救灾物资信息中心”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刘世玉在建议书中指出,建立政府主办的应急救灾物资信息中心,可以通过与生产厂家签订救灾物资紧急购销协议,建立救灾物资生产厂家名录等方式,进一步完善应急救灾物资保障机制。

  刘世玉认为,为了充分发挥地方对“中心”顺利运作的保障和支撑作用,“中心”可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湖北、四川、辽宁等交通发达、实力较强大的地区设立副中心或调度中心。

  “完善社会机制,统筹安排政府资源与社会力量,形成优势互补,协同配合的救灾格局,可以作为一种尝试。”一位曾参与过汶川地震野外救灾的国际基金会人士说。

他参与组建了“浙铁绿城·玫瑰园义乌社团式住区暨高层会所”,这意味着这个义乌社区开启了“慢生活模式”,从此,社区居民有了一个回归家庭式温暖、可以畅享悠闲自在生活的场所。

爱心拍卖

他以6万元高价拍得稠州男篮的公益拍卖”篮球“,稠州男篮将全部善款捐赠给义乌爱心公社,用于慈善事业。

他首次个人组织了千名环卫工人爱心年夜饭活动,该活动还上了央视新闻。从此每年为环卫工爱心年夜饭捐款,到2024年已有十一届。这次他带头捐助了6桌,还联系朋友另外捐助了60桌。

1997年,刘世玉就在金华环城小学建立了奖学金,至今已经26个年头了。

1997年,刘世玉就在金华环城小学建立了奖学金,每年捐出2万元,对表现优异的小学生进行奖励,至2023年已26年。这期间,环城小学换了十任校长,但刘世玉的爱心一直没有中断。为人低调的他,仅仅在盛情难却时,去学校发放过四五次奖学金,平时都是通过银行转账。“我们小时候读书不容易,能用这种方式鼓励孩子认真读书,让更多爱心人士关注教育,我觉得很值得。”刘世玉说。

除了建立奖学金,刘世玉还曾通过希望工程,资助了20多名丽水的贫困中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让他特别欣慰的是,一位他资助的孩子还考上了清华大学。

2012年,刘世玉和妻子通过CBA爱心拍卖活动,为“爱心书包”漂流活动认捐了8万元,1600套书包。

儿时挖野菜、捡柴火、挑猪毛

“能以自己的人生亲历和见证新中国的繁荣昌盛,我很骄傲。”回忆起70年来那些难忘的人生故事, 困难年代靠自己劳动赚取学费。

“我出生时已经解放了,能生活在和平年代很幸福,当年老百姓的奔头就是一起过上好日子。”回忆起小时候的经历,刘世玉的思绪飘得很远。刘世玉出生在稠城街道的一户普通家庭,家里有3个兄弟姐妹,刘世玉排行第三。刘世玉的父亲是一名医生,全家5口人的经济来源都来自父亲一人的工资,生活较为拮据。“我记得很清楚,我读小学一年级时,学费是1块3毛钱,但因为哥哥姐姐读书也要花钱,家里还有其它开支,再承担我的学费就很紧张了。”刘世玉说。

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也为了能像哥哥姐姐一样上学,小小年纪的刘世玉开始自己挣学费。每天放学回家后,刘世玉就去挑野菜,为了多赚一分钱,他还去家附近的猪毛厂挑猪毛,将猪毛按白色和黑色挑出来,每天挑数小时,一天能赚取几分钱,生活虽苦,但刘世玉觉得只要能上学,就很开心了。从读小学开始,刘世玉每年的学费都靠自己赚取。

因为成绩优异,初中时刘世玉考上了义乌中学,然而,上初中的学费是11块钱,和小学相比上涨了好几倍。为了尽快凑够学费,上初一的前一个暑假,刘世玉向朋友借了二三十本小人书,每天和小伙伴一起在外面摆摊,“我们是租借书给别人阅读,花一分钱就能看一本书,一天能赚好多呢。”刘世玉说。那个暑假,他仅靠捡柴火、租阅小人书,就把学费凑齐了。

当医生、做老师、下海经商,脚踏实地走好人生每一步

刘世玉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拗不过家人的坚持,在他14岁刚读完初一时,就被父亲安排进了当时的义乌城阳医院当学徒。不过,刘世玉并没有因此怨天尤人,他下定决心,无论在哪里都要混出个人样来。当学徒的几年里,刘世玉一边实践一边自学医学理论知识,18岁时就因表现突出转正了。后来,刘世玉在城阳医院兢兢业业工作多年,还当上了城阳医院药剂科主任。

1977年恢复高考,在这之后,国务院还下发了一份文件,是关于从民间选拔确有专长的中医药人员前往省级医药科研单位或医院工作。看到这个通知后,原本打算参加高考的刘世玉决定放弃高考,并参加专长中医药人员选拔考试,最终取得了金华地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当时成绩出来后,业内都轰动了,他们要把我抽调到杭州工作,还让我带妻子一起过去,可我已经在城阳医院工作这么多年,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实在不放心,最终还是被分配回了城阳医院,工资也涨了。”刘世玉回忆道。



1986年,当时的城阳医院改制为义乌县中医医院,时任药剂科主任的刘世玉决定下海经商。

眼光独到的刘世玉卖过电子产品、家电等。有了第一笔启动资金,刘世玉一边向身边人取经,一边自学金融类知识。上世纪90年代,思想前卫、好学上进的刘世玉开始从事金融投资行业,并做得风生水起。期间,他还培养两个孩子出国读书,且都成了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每走一步,都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和考察,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是浙商的写照; 异想天开、胆识过人;就是不光敢想,还要敢干。胆量、魄力足够大,能承受别人承受不了的压力,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成功的商业模式。勤奋异常、严格自律,就能持久(几十年如一日)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企业中,去拼搏,去奋斗。

刘世玉的拼搏奋斗经历,他的慈善情怀、心忧天下气量是千万个义乌优秀商人共同经历过的。

“四千精神”可以体现刘世玉为代表的义商善于拼搏、不畏艰险的品质,也是义乌商人的群体精神。
10条评分威望+10
佳哥 威望 +1 - 2024-02-06
菜市场机帕 威望 +1 - 2024-02-06
沫离伤花 威望 +1 - 2024-02-06
清晨的曙光 威望 +1 - 2024-02-06
bignew 威望 +1 - 2024-02-05
与狼共舞060 威望 +1 - 2024-02-05
a654349826 威望 +1 - 2024-02-05
东塘顽石 威望 +1 - 2024-02-05
甜蜜何旅行 威望 +1 - 2024-02-05
星-海 威望 +1 - 2024-02-05
热点话题
特别声明:帖子及回帖全部内容为论坛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任何用户如认为页面上的特定内容涉及侵权,可通过页面底部侵权投诉指引向我们进行投诉。
本帖共有0条回复,请登录后查看。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