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上溪豪苑吃完团圆饭,算是过完年了,看着上溪****的招牌是****义乌宴,我在想这样的店,你能代表义乌什么?使用地域性名称是不是该有监管?万一外地游客被旅游团带来被宰,是不是会有损坏义乌形象的风险?毕竟是自媒体发达的时代。
言归正传,80.90甚至00后长大以后,家庭宴请已经满足不了家庭成员的日益扩大,以前小时候大人吃饭小孩子都在一边玩,现在大人小孩都在桌子上玩手机。谁也不想站着吃,可能大家面临的窘境都差不多,所以才滋生了年夜饭预定。
过年还是在****定了几桌,说好的酒水免费,虽然菜品一般,过年的时候也可以理解,反正有很多年了,一直在上溪****吃年夜饭,一方面么也价格实惠,一方面么****这个名称对常年在外地做生意的人多少还有一点情怀。
结果算账的时候比原先预定套餐的多了好几百,还说打个折,折腾了半天才知道,原来桌子上有一部分酒水不是免费的,在预定时候告知我酒水免费的桌子上摆放收费的酒水又未作出告知,且这部分酒水远远超出市场价。吃完之后来算账,这么拙劣的消费陷阱怎么会在南方,会在义乌,会在****这样本土知名的品牌店发生?
这是个很小且付的钱也不是很多的问题像是让人吃了苍蝇一样,回味绵长,久久无法释怀,昨天吃完饭才知道,原来这个****不是原先的****,之前是加盟的,现在换了创始人老板。现在吃的这个豪苑才是原先****的原班人马。
难怪了,都说店大欺客。至少我,这些年不会再踏足****这块招牌的门,总不能以后去吃饭当着亲朋好友的面进去就问这个要不要钱,那个要不要钱,都说疫情当下,竞争激烈,生存不易,但是服务和信任不是最重要的吗?如果光想着怎么赚钱,怎么坑消费者,那我祝你越做越大,分店越来越多,财源广进吧!
谨以此贴,慰藉情怀!